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93|回复: 7

[分享]董英杰太极拳论

[复制链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发表于 2007-12-18 0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小太极解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具太极之体。故人人可以练太极拳。本因有之灵而重修之,人身如机器,久不磨则生锈,生锈气血滞,弊病丛生。故欲锻炼身体者,以练太极为最适宜。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尽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丹田为气之总机关,由此分连四体百骸,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上地位,其力便不可限量,功效昭著矣。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能祛病延年

肥胖腹大之人,皆因欠缺运动,或纯靠服食补品,以致脂肪积聚。肌肉内含水份过多,若每日练三套太极拳,即能将身上脂肪水份,连带风湿,由毛管排浅而出,故肥者可以练瘦。瘦弱者或面色萎黄之人,虽食补品而不能肥者,亦因欠缺运动,滋养身体不能吸收,随肠走出。故虽食补品而无效。若能每日练三次太极拳,可使血脉流通。以心行气,无微不至,犹如树木将枯,每日用水滋润之。即能渐复青葱。练拳能悦颜色,助精神。减少疾病,增寿数十载,如此幸福,千金难买也。
    人既运动,肌肉发展,血气和缓,能滋润身体。故瘦能变肥,肥瘦之功,运动可以左右之。孟夫子云:苗子将枯(即如人枯瘦),天油然作云,沛然而雨。(即如气血润身)苗勃然而兴矣。(即如人瘦将变肥矣)人之思虑多者,每易患血压高或失眠症,(即中医谓之操劳过度)思想即是意,血随意行。时时刻刻,思想用脑,血阻塞意留在头上,即兴头痛头晕。犹如胶管装水过多。即生危险,血既偏聚头上而心血少。心即跳动不安,遂致晚上失眠。患此症者,宜用轻松方法练习。气沉丹田,意注下行。将头上存留过多之血,布散于四肢,下行于心。心得血养,头上轻松。谓之轻清上浮为天,重浊下降为地。阴阳既分,全身无偏,各得其养,身体康泰矣。故每日练三套太极拳,所有失眠、血压高、肺弱、胃病、腰病、贫血等,一扫而空,驼背弯腰,手足不灵,腰腿不随诸般症候皆有特效。人人皆可练太极拳,获不可思议之益处。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虚实之解释

常人练拳时,左腿实右腿变虚。如若右腿实,左腿变虚。固为虚实,再言弓腿为实,后腿为虚则错矣。不信者可以试验,譬如打人一拳,推人一掌,弓实前腿,后腿变虚,自己考虑,自己站立稳否与得力否。有推人之效力否。细思当自知之。近习拳同志,每视拳为运动而忽略为拳术。此固是运动,惟每方式皆根据用法而作,故习拳要学姿式正确,根据用法目标练习。方能得太极拳真功矣。
    虚实二字,按前人指示其意义,非如字面之简单。兹再简释之。如欲上右脚,则用意将身躯重心微移至左腿立实。右腿重力既移去后变为虚。即能轻便活动,提起迈步,步之大小随各人而定。如两脚站稳,则两脚皆为实。若左足想上步,右足尖向外转移,将身重心移至右腿。此时始分虚实。右腿立实,左足轻便。总而言之,如站定方式后,足不可虚,须分虚实时,多数前足可虚,后足为实。尽力从根起(即足后跟也)。如运用进步变步,两腿虚实变换,比穿梭更快。两足可虚可实。虚者为五分力,亦有二三分者,实者为八九分力。如丝毫不着力,足部即不听自己指挥。如实十分用力,则转动不灵矣。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之练法要领

身法: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
    练法: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习拳箴言: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神规矩,不离规矩。初习要慢,逐渐要匀,极熟后,从心所欲。动静虚实,阴阳开合,各种神气姿态要表现出。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劲若断而意实未断也。灵动神妙,造极登峰。习拳至此,不可思议矣。
                       
    (一)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
    (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谈。故第一须动,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四)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勿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气血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五)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之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六)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到臂部肘前一节,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不可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致难于轻灵。
    (七)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头容正直,吊裆则气由尾闾向上提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微直。切不可含胸驼背。
    (八)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意形。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九)如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黏连粘随之妙。如无对手,勤练架子,及时时以两臂摸劲,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
    (十)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
    (十一)太极拳行住坐卧,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譬如无意之间,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举步之轻重,立定之进,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头着力,均可体验之。
(十二)初步练拳时,觉身躯疫痛,此乃换力,不必惊恐。亦不可灰心,半月之后,即觉腰腿轻快,神满气足。
    (十三)架子练熟,推手入门。乃讲功劲,太极拳有粘动劲、跟随劲、轻灵劲、沉劲、内劲、提劲、搓劲、揉劲、贴劲、扶劲、摸劲、按劲、入骨劲、摔动劲、挂劲、摇动劲、发劲、寸劲、脆劲、抖劲、去劲、冷不防劲、分寸劲、蓄劲、放箭劲、等劲。等等以上诸劲,仅述大概,领略各种劲。在知觉中运动中求之。一人求之较难,二人求之较易。因人是活物,发劲之外,尚有灵感作用,务在人身上求之。如无对象,在空气中求之,如打沙包转钢球,俱无用也。
    (十四)太极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发劲之原理也。再有禁忌如膝不可过足尖,伸手不得过鼻尖,上举不得过眉,下压不得过心窝。此古之遗训也。如达此禁忌,力卸矣,变化之妙,主宰于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过鼻尖矣,力已卸矣。但左胸往后稍含,腰部稍稍左转,力又足矣。此变化在胸。主宰在腰也。形于手指者,浑身松灵,刚坚之劲,在于手指。则如纯钢松软之条。上有铁锤,向前一弹,所向披靡。无法御之。学者细心推敲,不久可得内家真劲。手法特别者,不在此禁。
   (十五)人乃动物,具有灵感。譬如我以拳击一人。彼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立待打。抵抗乃人之本能也。静物则不然,如悬一沙包。垂悬不动,拳击之后,当前后鼓荡。然其鼓荡之路线,乃一定之路线。向左击之,向右荡回。此乃物之反应也。人则不然,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须先求灵感,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矣。
    (十六)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得用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多打几趟拳。
    (十七)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在此原子时代,何物非阴阳,故行功论有云: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偏沉双重,阴阳不匀也。故读者于举手投足,务须注意一阴一阳。
(十八)太极文武解,文武二字,文以养身武以御敌。
      (十九)以上写出各条,均经验也。于是论也,真实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纯然,自得得心应手之妙。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余曾曰: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拳术界中人多讲义气,学者当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则为师者必尽心教导。此虽世俗之理,但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
     (二十)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润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杀,天之性也。然火遇风可吹之使下。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坚,秋冬不调。人知礼义,见义勇为,此乃易后天之性返先天也。人未练拳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故力聚于肩膂。既练之后,百脉畅通。筋长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渐渐弃后天而转人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学者得此动后,当知余言之非谬也。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养身

人为动物,必须运动。太极拳运动,顺自然、合生理,最宜于养身。太极拳架子之首,有预备式,此式垂手自然直立,全身放松,将思想丢开。将工作劳碌忘却。如将千般重担放下。心中安静,脑部亦获休息,其益为何如耶。及乎提手举足,开始练拳,则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节无有不舒畅者,全身筋络无有连动不到者。首式揽雀尾,内包含棚、履、挤、按四法,转身上右步,伸右手至前方时,为揽雀尾。不离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虚灵顶劲。上数句字面易懂,功夫实难。同志中不鲜能将字面解说明白,惟其功夫未必能与字面相符。尤恐拘泥不化,致辞害意也。若言其实地功夫,譬如站定揽雀尾式,上步时间,腿分虚实。步法为八步,松肩坠肘,松肩肩处不用力。附肘非向下用力坠。肘尖处略转下面已。气沉丹田,非小腹鼓劲呼吸。惟于腹脐下稍加注意而已。又恐不明白涵胸拔背之真理,作成弯腰驼背之形。故又有尾闾中正原则以校正。本来涵胸即是胸部微微松劲,后背自然稍为拔起。胸中不但微松,更寓有闭合之意。练太极能医疗肺病者,要领在此而已。练拳本来须慢须匀,恐因此无精彩,故又有虚灵顶劲。提起精神以辅助之。使练太极拳者,样样完善、全无缺点。张三丰祖师为人类身体健康谋幸福,可谓尽心竭力,蔑以复矣。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习太极拳程序
初学拳时,少理论。但听先生所教,首须不用力。全身放松软。每日一两式,不可过多。三个月后,可以学完全套。再三个月,练习与校正姿势。姿势正确八九成时,可作为个人健身运动,如怀健身之实。如愿再进一步,再学三个月。学转动路线及太极之意义。再三个月,学太极拳之劲气。开始窥视太极拳门径。期约一年,然非高明老师教授,不能达到目的。学拳六个月后就可学推手初步练习。第一个月亦是不用力,先学两人粘黏打圈。第二个月,学棚、履、挤、按四个方法。第三个月学化劲。先学肘化,次学腰化。再学两肩化,更要有柔软圆滑。然后学随机应变全身化。后再三个月,学棚履挤按之用法。然后再学运化劲带打法。以上为期一年。以后有暇可并学太极剑。如肯用功,再加半年,共为期年半,拳剑推手三样皆熟,略有本领,身体健康矣。此算一小乘,再续用功一年半,在此期内,可学太极枪,学推手以外各种手法,此期间内,加紧实地练习,为其约三年。拳剑枪各用法皆熟,健身妨身自卫皆可。本身有拳,兵刃短有剑,长有枪,其功夫足供一生练习矣。此可称为中乘。三年后,练拳法又不同,要聚精会神,苦心求高明老师传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坠入上乘门径。太极拳分三乘,推手大圈为初乘,学化小圈为中乘,连化带打无圈为上乘。无圈之中有圈,专打不化,打中又有化。就是大圈套小圈,小圈变无圈。此即无极生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千变万化而归一。得上乘之功,天下无敌矣。为期若干年,则不能预定,须视个人天份聪明与用功程度矣。本来学艺无止境,然肯下功夫者,无论如何,必一日技精一日。学者须耐心练拳。达到神化境界,非难事也。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太极拳初步

太极拳本系内功。欲锻炼身体者,无论老少皆可学习。小儿八岁以上,老者六十以外。于乎体弱者皆可学习。习之数月,即渐觉强壮矣。小孩正当发有期间。练拳宜开展。(即伸手蹬脚以伸展较长为善)惟二十岁以下青年,练拳不必涵胸,因二十岁前,骨格尚未长成,正当变体时候。以直身为宜。过二十岁以后,方可再加涵胸。
    十三式架子,三个月可学会。一年习熟,三年练好。日后愈练愈精。但非真传不可,太极拳不得真传,也是身体略壮耳。练拳十年,终是糊涂。焉能知精微与奥妙及知觉运用。若得真传,如法练去,金刚罗汉体不难得矣。不但体壮,自卫防身之能力寓焉。早晚练拳最宜。饭后休息半小时或一小时,方可运动。如体质弱者,量力练之。服食中西药品或打针后,皆不可即时运动。必须休息。至复元方可继续练习。练拳每早晚两次或三次均可。夏天练拳,正燥热之候千万不可以冷水沐浴。恐致闭热,稍息无妨。冬天练拳,速穿衣服,恐易受凉。练毕勿立即就坐。可步行五分钟,使血脉调和。用功时须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专心练拳。太极对敌法甚妙,非不能用。只缘今之同志,大多单练皮毛,不肯深究。不求高师访益友。但说太极拳不能实用。如此岂能怪授者不授耶。此拳由道而生,初学每日可学一两式,不可担率。初学略难,一月后拳式入门后则易学矣。同志常有于初学一两月,觉拳甚好。再学三四月后,反觉不如从前。遂感烦燥,须知此正是进步境象。尽如无进步,不能自知拳式好坏也。初学拳者必经此阶段,切勿因此懈志。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09: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

怀念父亲董英杰

2006-9-7 15:59:00    著名杨式太极拳家 董茉莉  


    父亲已经离开四十五年了。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写给父亲。
    女儿——父亲。得到或者失去这样一种身份,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甜蜜、苦涩,快乐、悲伤……其间的细节、感情的变迁,只有经过了得到与失去后才可以体会。
    想来,人也是在一个一个身份的获得与丢失、希冀与怀念中,渡完自己一生的。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个空间,是专属于父亲的疆域。
    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极其深厚,我相信这种怀念,不会随着时间消失。
    家父1897年出生,在河北省任县长大。任县属于现在的邢台地区,那时候邢台练武风气很盛,也算是武术之乡。
    父亲学习太极拳的原因或许和许多人没什么两样,也是因为小时候身体虚弱。当年董家三代单传,父亲的祖父、父亲的父亲,还有父亲,三代都是单一个男孩。18岁之前,父亲得过三次重病,爷爷心急如焚,决定让父亲习武以强身健体,于是找到了刘瀛洲老师开始教父亲太极拳。
    没想到,父亲一开始接触太极拳,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竟然坚持练了下来。跟随刘老师学了一段时间后,刘老师对父亲说:“我会的也不多,年纪又大了,给你介绍另一位老师吧。”在刘老师的引荐下,父亲开始跟随李香远老师学习郝式太极拳。
    父亲对太极拳的兴趣与日俱增,后来听说北京有位杨澄甫老师在教太极拳,就去请教杨老师。杨老师见父亲学得很好,非常器重他,带着父亲到上海、广州等地教拳。杨老师本来是打算在广州长住的,后来因为水土不服不得不返回上海,就把父亲留在了广州教拳。后来父亲又辗转去了香港、澳门,无论在广州、香港还是澳门,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传授杨家太极拳。
    那些过去的日子,仿佛黯淡变旧的照片,仿佛丢失的信件,仿佛在雨水中消失的眼泪,仿佛闭起眼睛感受到的光……经常会想起在父亲身边一些幸福的细节,才明白,原来快乐都是些微小的事情。
    印象中的父亲一向不爱说话,对每个人都和和气气,脸上始终带着柔软的笑容。我是父亲最疼的小女儿,经常欺负他,十四五岁的时候,还常撒娇地坐在他的膝盖上。父亲总说:“哎呀,你这个大石头呀!”
    解放后那几年,有些人去香港,他们知道爸爸在香港,每天都会有人来按我家的门铃向父亲借钱。教拳收人到底是有限的,不像做生意,每天都可以有收入。可爸爸从来不考虑这些,他总是先体谅别人的苦,好像从来也不去数一数自己布袋里到底有多少钱,只要布袋里有钱,就拿给人家。
    父亲一辈子没穿过西装,总是一身长衫唐装,斯斯文文的,走出去人家不会想到他是一个拳师。只要出门,无论天气多热,他都会穿长袍子,他说这是一种礼貌。
    父亲规矩很多,表演太极拳更是如此,除非临时比画两下,爸爸和哥哥都是要穿唐装表演的。爸爸说:“得很把太极拳当成一回事,打得好坏另说,基本的礼貌要讲究,不能太随意。要敬拳。”
    别看父亲平时为人平和,但对拳却是很固执的,如果有人乱改拳套,他就会很不高兴。我记得曾经有位学生跟父亲学太极剑,回去以后自己加了点儿花样,然后对父亲说:“董老师我打给你看。”看完后,爸爸很生气,他说:“你这个不是练剑,是跳舞,以后别再在我面前练剑。”爸爸对传统拳套的正确与否非常坚持。这也是对太极拳的一种尊敬。
    父亲常说现在的人话说得太多。他如果看见学生自己静心琢磨,揣摸去练,就特别高兴。相反,如果练拳的时候有人站在一边说话聊天,他就会很不耐烦,挂起脸相,他到底是北方人,高兴、不高兴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的人光说不练,不是你交了学费我就非得教你。”他觉得教那些光说不练的人是在浪费时间。
    前几天我碰见一位父亲的学生,回忆起和父亲练拳的经历。
    我在跟董老师学拳之前是跟其他老师学的太极,有一天我就做了一个动作问董老师:“这个动作对吗?”
    老师说:“对。”
    我问:“为什么我从前那个老师说我不应该这么做,应该那样做呢?”
    董老师说:“也对。”
    见我很纳闷的样子,董老师接着说:“那位老师教你的时候是以他认为对的动作教你的,我现在教你也是这样,是以我认为对的动作教你。所以都是对的。即使同一个招式,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会。有的人是那样用,教的时候可能就那样教;有的人体会不一样,用法可能就会有改变,教的时候自然就不一样。”
    如果不是听他的学生跟我说起和父亲练拳的往事,我从来也没有理会,回忆起来,我从小就从来没听过爸爸评价、批评任何一位老师,包括哥哥在内,他们在外边不议论别人,在家里也从来没有过。
    不仅尊敬太极拳,尊敬每一位传授太极拳的老师,还要尊敬每一位练习太极拳的人,这是父亲用他的行动教给我的道理。
    有一位香港的老师兄,现在将近八十岁了,也是一位太极拳的痴迷者,几十年来跟不同的人推手。“我跟任何一位老师推手,都是觉着人家推过来,你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力气是压在你身上的,也知道他用的哪一招。”他经常回忆自己十来岁的时候曾经跟父亲推手的情景,“跟你爸爸推手的时候,你不觉得他的手碰到你的身体了,没觉得他手在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加过力,可是他一扬手你就飞了出去,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他在用哪招。这么多年了,我还没碰到第二位老师有这样的功夫。”
    虽然为了安全起见,我家有一整面墙上都贴满了藤做的垫子,但是父亲推手还是点到为止,他那么一转,见学生要倒下去,他就不动了,然后笑一笑,把手收回来,不会轻易放人出去。
    有时候依旧会想起来,很想某天能够重回那个时候。独自在微亮的清晨出发,倔强地走上那条熟悉的路,教拳——上学——教拳。整理旧照片时会看到照片中的自己,那是17岁那年年轻而任性的我。为了教拳显得有说服力些,故意穿件长旗袍,想把自己打扮得老一些,很多人问我:“你几岁开始练拳的?”父亲在香港开办“董英杰太极拳健身院”,我们就住在健身院里边,从早到晚,耳熏目染,看着看着自然就会了。
    做父亲的女儿是一种骄傲,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压力。我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多人认识我爸爸,我可不能丢他的脸,所以无论是练拳还是学习,自己都暗自下决心不能太离谱。
    因为是父亲的女儿,所以我更加要面子,也更加倔强。
    中学的最后一年,爸爸开始生病,他对我说:“你不要念书了,在家伺候我吧!”可我想把最后这一年念完。父亲不高兴了:“你要念我就不支持你了。”我也赌气说:“我自己能养活我自己。”那时候学费50块钱,每天我要坐电车上学,在学校吃午饭,再加上教材等一些其他费用,大概总共需要100元。
    我找到校长,申请奖学金,校长说:“要是你家里经济条件的确很差,我们可以考虑,但是你爸爸的名气那么大,我们没办法给你奖学金。”
    所以我只能靠教拳赚学费。记得那时候我教了三兄弟,他们分别14岁、12岁、10岁,其实跟我的年龄也差不多。他们的妈妈是医生,爸爸在银行工作。每天清晨六点多,我坐头一班车去山顶教他们太极拳,教到八点,学校八点半上课,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坐车下山,然后再转电车到学校。下午放学,其他同学去玩儿了,我还是要去教课。
    我少年时的偏好都是明朗清晰的。很喜欢钢琴,因为轻快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也曾经想学画画,迷恋纯粹的线条和热烈的色彩。
    可是父亲不让我学音乐、也不让我学美术,他对我说:“多少大音乐家、画家都饿着肚子,你把太极拳练好就成了。”
    我当时不能理解。
    多年过去以后,我见到每个人,都会对他们说:“练太极拳吧!”不是因为我教太极拳,而是因为我看到身边的人因为练习太极拳受益,活得健康,精力充沛。
    我以为父亲去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给我,可是到现在我明白了,父亲其实给了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太极拳。

附录:
    【董英杰】(1897~1961)杨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人。祖上务农,自幼聪慧,体弱好武。曾师从李增魁学习“十三式”,又向太极拳家李香远学艺。后成为杨澄甫入室弟子,极得杨澄甫识重,成为杨式传人中代表性的人物。杨之《太极拳使用法》即为其手编。其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在技术上有所创建,理论研究亦独有心得。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受到广泛好评。长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授拳,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子董虎岭、女董茉莉皆为太极拳知名人士,并分别在美国、香港等地传播太极拳多年;孙董增辰、董继英目前分别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授拳;曾孙董大德现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东南亚等地授拳。
    【董茉莉】杨式太极拳传人。董英杰之女。年幼时即先后随父、兄学习杨式太极拳。十多岁开始协助教授太极拳。其父去世后,接任香港英杰太极拳社教务,1966年开始担任香港英杰太极拳健身院院长。1986年考获中国国际武术裁判,1987年任香港武术联合会裁判主任,现任名誉会长。1988年任日本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太极拳裁判,1988年创立澳洲董茉莉太极拳武术学院,任院长。1990年担任第十一届亚运会太极拳裁判。1996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太极拳学会名誉顾问兼导师。1997年起任香港精武会会长。2001~2002年为国际武术联合会大洋洲传统武术委员会代表。长期在香港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太极拳。

(注:原载于《中华武术》杂志)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