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74|回复: 0

“气功”一词的由来与发展演变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867

帖子

44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8
发表于 2008-5-21 12: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功”一词的由来与发展演变


“气功”一词的由来与发展演变
张天戈

新中国成立后,“气功”一词被广泛应用,现就我所知道和经历过的有关情况写点东西,供大家参考。
气功的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以上或更久远,古代人把这种锻炼方法称之为导引、按跷、吐纳等,而不是气功。
文献中所见到的“气功”一词,最早是晋代许逊写的《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一节(这是误引用了某些文献,“气功阐微”出于民国时期-1915年《少林拳术秘诀》的第一章,据前辈马济人先生考证,《净明宗教录-松沙记》有“先行气功内丹长生久视之法”的记载,但那是北宋末年的净明道伪托许逊之名而作,故马济人先生认为“气功”一词始见于隋唐时期的气功专著)。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少林秘诀》和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武术汇宗》中都提到“气功”一词,但指的都是武术中一种习练内功的方法。在1929年张学良将军为张庆霖编著的《练气行功秘诀》写的序文也提到:“气功大而御敌兴邦,小而强身健体,养生医病……”1934年杭州祥林医院出版的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和1938年上海出版的公溥气功治疗院的《气功治验录》两书中,“气功”一词开始与医疗保健联系在一起。由于这两本书是印刷数量较少,影响很小。这时的气功是以调息、调意和站桩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布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方针。通过党的中医政策的贯彻,气功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1947年刘贵珍等同志到乡间借用民房,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条件下对气功进行挖掘,实验。

1948年,刘贵珍在当时的冀南行署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拜刘渡舟老先生为师学习内养功疗法,用气功疗法治好了自己的胃溃疡、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疾病。为了继承中医气功疗法,20世纪50年代初,在唐山地区、市政府和有关医疗单位及医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原主任余怡倜教授、中华医学会原会长方石珊、唐山气功疗法实验小组主任刘贵珍、唐山工人医院副院长王锦溥等许多专家的参与下,开展了“气功疗法”的临床实验,并取得了初步实验成果。这种“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强身,……”(原中央内政部部长谢觉哉同志题词)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中央卫生部的重视,并就此进行了调研,同时,卫生部指示“要多次进行重复实验,确保疗效的可靠性”。
在研究上报河北省政府及中央卫生部材料时,究竟是用“内养功”还是用“气功”呢,后经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段慧轩(后任厅长)、中医专家黄月庭等有关专家研究,确定这种能治疗疾病的功法叫“气功”,并称其为“气功疗法”。
为什么用“气功”这个词?其原因如下:
1、“气功”一词虽不见《词典》、《辞源》、《辞海》,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是一个口头传播和应用的大众词汇。
2、由于这种能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以锻炼呼吸为主,兼而有调身、调心内容,而且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呼吸方法,所以就用了“气功疗法”的名称。
3、刘贵珍认为气功的“气”,既包含了呼吸之气,也包含了元气、经气和自然之气。气功之“功”不仅包含了练功的功夫,也包含了通过练功所增强的各脏腑功能。
1955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开院典礼上,为《中医中药治疗流行性脑炎》和《气功疗法》等三个科研项目颁发了奖状和奖金。说明政府正式承认了“气功疗法”的疗效,以后就逐步在全国推广开了。
1957年,刘贵珍所著《气功疗法实践》一书出版后,对国内外影响较大,使中国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获得了新生,并走向现代医学的科学领域。因此,1980年以后出版的《体育辞典》、《词海》,198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气功辞典》,1995年出版的《简明中医辞典》以及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辞典》中都收入了“气功”这个词条。说明气功一词来源于中医文化、体育健身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
至于理论解释是在以后的探索中,依据中医理论进行的。随着气功事业的发展,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气功的健身、医疗原理进行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和阐述。
改革开放以后,气功发展十分迅速,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气功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气功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了发扬光大。
我要转帖十万张,金之本色在于光明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