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35|回复: 0

劈刺实验录 -------顾留馨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867

帖子

44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8
发表于 2008-5-21 13: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http://www.qgren.com/bbs/m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14552&pid=107911][/url]劈刺实验录 -------顾留馨


  背景介绍:(劈刺实验录)是顾留馨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撰写的一篇报效国家,力御外侮的早年力作。今公布此文,供爱好实验劈刺术者参考。

  抗战前,顾留馨有志于投笔从戎,在淡水路培业里(旧名萨布赛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寓所外的一块空地上,他与唐豪、萧军、何正肇、张玉峰、田毓荣、陈绪良等友人经常闻鸡起舞,苦练劈刺、棍棒等实用性项目,同仇敌忾,磨砺斗志,并记录心得,整理成文,经唐豪过目润笔定稿。

  唐豪是交通大学武术教师刘震南的高徒, 1927年东渡日本学法律,把日本的武艺、枪剑术、柔道引回祖国。唐豪积极倡导武术,重战场实用,斥花假套路,认为实用性的武术,今日仍应在学校、民兵、军队中推行,有助于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战争。

  1937年1月,顾留馨时年29岁,他与唐豪去苏州探监,为沈钧儒、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诸君子演习劈刺,勇猛认真,并宣传劈刺在战争中的实用价值,他们都表示赞同,邹韬奋特别大加赞赏。

  同年11月,顾留馨经党组织按排赴延安学军事,行囊中携带此稿,拟用作训练劈刺技术的教材,欲在战场上与日寇血刃拼搏。后途经汉口受阻,未能成行。

  今日细品此文,意在缅怀老一辈武术家在民族危机时不畏强敌的风采,从劈刺实践中来看此文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劈歌诀(一)
单练花舞, 先输一筹;
实劈法真, 艺从斯求。
刀拦九路, 九路守固;
识此诀窍, 方把身护。
侧身颠步, 刀前身藏;
身随刀转, 刀守中央。
上劈头颈, 中刺喉胸;
左右劈胁, 直进势凶。

格、洗、击、刺, 基本练纯;
粘、抖、截、楞, 精演运劲。

刀与刀磕, 一响千金;
敌刀荡开, 我刀直进。
躲彼护手, 劈腕保刃;
刀还遇刀, 一滚着身。
披身不迫, 销躲只寸;
动无定影, 丈缩丈伸。
不纵不跳, 一迈就到;
脚步不上, 自寻懊恼。
卖破虚诱, 受哄难逃;
其机在目, 敌情预晓。
彼高我低, 彼落我起;
个中奥妙, 借彼行气。
乘隙借力, 俟发仰机;
因敌变化, 艺斯神奇。



劈刺歌诀(二)
刀法难在步, 进退须快稳;
逾高与赶远, 平居须熟运。
力自腰腿生, 气自浑浩行;
身绵金石坚, 体重杨花轻。
练准先练顺, 练巧先练劲;
发刀如电闪, 着物如雷震。
变锋窥敌手, 伸缩英露形;
对敌若输胆, 空白功夫纯。
实劈无花法, 圆熟巧自生;
有时引入胜, 工欲罢不能。
动定无常势, 奇正须相生;
闪避不过寸, 见缝快插针。
似真还似假, 似假却是真;
闪烁难测认, 虚实仔细论。
扑身刀尖丛, 眼毒心更狠;
交手犯油意, 艺高不能赢。
销躲有闪吸, 立势有伏耸;
来凶去更恶, 连击不可松。
我发彼也发, 两伤亦堪恐;
死中欲求话, 侧身猛截雄。
趁势能省力, 有隙即刺冲;
失势退宜快, 迟滞听擒纵。
乍动还乍静, 无始亦无终;
恢恢有余刃, 妙手自空空。

  制刀歌
单刀猛如虎, 杀敌奏奇勋;
善事先利器, 制法宜工精。
刀首欲其翘, 刀靶欲其沉;
运转方应手, 劈刺始轻匀。
护手贵乎大, 刀身贵乎长;
大则腕难伤, 寸长显寸强。
刀身分两部, 背厚刃欲薄;
厚能御重器, 薄可逞肉搏。
刃有前与后, 后半不开锋;
有时格且洗, 赖此妙其用。
杀敌用击刺, 前刃功独丰;
刃尖两面锋, 挑刺可兼功。
古人有名言: “马快刀宜轻;
靶长七寸强,” 双手执持灵。
纯钢炼得好, 切玉可断金;
细磨寒光射, 遥惊敌人心。

  大刀制法:炼铁、灸火、刨床、退火、须经专家化验测定。软脆者不合格,须锋利坚轫,劈牛骨不折者为合格。其原则;轻便、锋利、坚轫、长(长度须视使用者身材高矮而定,能用长者尽用长也)刀尖两面刃,护手前半尺之刀刃要厚,便于格拦。

我国现行大刀之缺点:(一)短;(二)苯重;(三)靶短不便于双手使用;(四)钝;(五)炼钢不佳;(六)护手不佳(日本刀护手太小,乃不知护手之用途)。

  日本式击剑护具应改良几点:(一)喉间护具须加长,防误损咽喉,或有意刺喉隙伤人者。(二)耳部护具须加厚,最好外加铁圈。 (三)腹部须密贴,以免偶然被刺伤。

  长枪实刺歌诀
(一)白刃接战,一寸长兮一寸强,枪利革戳若龙翔;单刀短,步枪笨,袅袅长枪诸器降。
(二)单练花舞,戚氏主张练不得,对刺实干须提倡;穿护具,尽刺冲,正法真艺演当场。
(三)基本练法,沾、连、粘、随偏用柔,崩、劈、划、抖却是刚;刚柔兼、虚实参、善哄能把强敌创。
(四)两枪相交,千金难买一声响,听见响声往里闯;进则生,退则亡,杀敌全凭胆气壮。
(五)枪法虽多,一革一戳法中王,吃枪还枪猛异常;来得急,去得硬,中平一点最难当!
(六)身随枪转,人为枪蔽坚如钢,三尖相对守中央;心暗想,步暗动,窥手测变是主张。
(七)眼明手快,足如狡兔身似蟒,艺高胆大心不忙;静制动,柔克刚,势勇力猛休逞狂。
(八)守舅9不足,攻势防御最堪尚,先机制敌莫仓皇;拿拦迟,圈串快,闪赚诱敌法无双。
(九)攻心为上,我不怕敌敌怕我,能视不能莫傍徨;未交锋,先夺气,我若犹疑彼披猖。
(十)枪理微茫,伸缩自由能收放,虚虚实实是妙方;彼微动,己先动,乘隙一刺敌命亡。
(十一)兵不厌诈,敌如守固先戳手,左右圈串刺心脏;划手指,劈手腕,缩手退步另站桩。
(十二)实攻虚诱,引彼不来须卖破,虚指买戳最难防;他法行,随法行;因敌变化艺中王。
(十三)死拼难当,我枪发兮彼亦发,即令得手亦两伤;退嫌迟,宜硬撞,横截蹦打强敌伤。
(十四)势穷急退,枪被打落莫徘徊,拖枪跳退另思量;猛回头,急速上,勿令自馁最为良。
(十五)胆大心细,机智连环防错失,泼皮胆大功夫纯;无常势,无定形,奇正相生难测认。

长枪实刺基本功(须穿护具,用杆子,杆尖裹棉布,防划手指时对方受伤。)

(一)革戳:内外门。戳者发枪如电如矢;革者用柔刷劲划杆,须见肉分枪,不慌不忙。一人专主攻,一人专主守,攻者须尽力猛刺,守者须  百不失一。此法应日日演习,峨嵋派枪法独精处,赖此基本功。
(二)打:内外门。刚劲多于柔劲。落点始发劲,发劲须刚脆。
(三)沉压:内外门。(即(纪效新书)铁牛耕地势。(少林棍法阐宗)霸王上弓势。)腰力为上,后手直下,专破下部枪。
(四)劈:内外门。劈者用腰力使劲猛劈,受劈者迎上用抖擞劲将来枪弹激开去。(此法特别猛烈,须身强力壮者始可演习。)
(五)棚打:内外门。(即抱琵琶势)
(六)提:内门。(带、摆)
(七)撸:外门。(带、摆)

劈刺实验录

(一)握剑须坚固有力,以免为对方击落。 (能握固者始能讲松活,专主活靶之说,实劈时误人不浅,肉搏时性命所关,习者注意。)
(二)枪有三尖相照,即手尖、足尖、枪尖相对齐也。握剑须时时头、手、足三齐,“格”“闪”时剑尖仍须指向对方,则彼无隙可乘,我还  击亦迅速。 ·
(三)彼未实劈,我切忌手动身摇,致为所乘。要练至见肉分枪地步,则我一还击,彼不及格、闪矣。日常练习对劈基本功时,须着重此项功夫。否则劈刺不能神妙也。
(四)劈刺须下下有力,如创人不重,即得手亦将被人还击伤我。要有“打落手狗要狠”之精神。
(五)剑动要有风声,则劲足;劈至目标即停,剑尖勿落地,上下、左右、远近,出剑要能正确地控制力点。
(六)击人要择部位,非要害不击,要击得准确而有力。西洋拳击家之格言曰:“善击者不但要打击得准确,而且要打击得有力。”太极拳打  法歌诀曰:“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胁并当心,下部两臆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劈刺术以头、颈、喉、胸、胁、腰、腹为要害,臂、腕、腿次之。总以击中对方后不能还击伤我为原则。

(七)多和生手对劈,则胆力与经验俱增。
(八)得手后即宜抽退观变,不能大意,致反为所乘,兵法所谓:“一克如始战”也,切记!切记!
(九)弗以胜负为愧为奇,当研究何以致胜,何以致败?从胆力、技法(手、眼、身、步)、虚实、速度、机智等方面找原因摸规律。
(十)练习时,于自己弱点,当屡试图补救之道;但在应敌时须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之优点以取得胜利,避免暴露弱点,致为敌乘。
(十一)技术从熟练中来,长劲从着实对劈基本法而来,体重和轻捷从息养中来,习武者应修养并重。技术与体力庶可日有所进。
(十二)多学、多见、多闻、多想、多练、注意饮食卫生,则进步自速。
(十三)平时练习用重器,可长劲;比赛时用轻器,便灵活快速多矣。
(十四)击人时伸背探身,则我剑又长出几许矣。
(十五)实劈时须采取连击法,击中对方一下,勿便抽走或等待,要乘势连击赶打,使对方出手不得,变化不得为上策。
(十六)一劈一刺,具胜在“上承落,下承起”此即“见缝插针”也,技至此,所向无敌矣。
(十七)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连进连退,步动如飞,进为人所不及逃,退为人所不及追。进固进,退亦为进。若临阵杀敌,进生退死,不知有退,惟有进耳!
(十八)手随身转,人为刀蔽。
(十九)刀之要点在护手处。知护手用法,方知刀之猛处。日本人劈刀以器械长利,步法轻快为长,然而未知护手之用处也,观其护手之小可知,护手非徒籍以护手也。利用护手以杀敌,方显护手之用。
(二十)不纵不跳,一迈即到,前后左右,步随身掉。
(二十一)剑尖落下,重有千斤,身五四两,始为得之。
(二十二)未着人械时,丝毫无劲,一着人械,震动若雷霆万钧。此抖劲法也,亦惊战法也,不但能夺人之械,亦能夺人之气。技至此,能敌众而力不疲。

(二十三)诱人虚耗气力,我则静以制动,疾进乘之。
(二十四)俞大猷(剑经)曰:“手动足进参互就”,指手脚俱进,手进脚不进,脚进手不进也。更以上下,左右、迟速、远近、粘离参互之,则变化亦多矣。
(二十五)(剑经)曰:“步步前进,天下无敌”,进则生,退则亡,我下下争先,则彼处处落后,胜负判矣。得大猷棍法之少林僧,其技能“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精于劈刺术者,肉搏战时,十步杀一人,以一当十,有助于保持阵地,结束战役,谁谓武术无补于现代战争?
(二十六)交手不能让情,一讲情则我先输三分矣,平时比演,若让情,讲情、留情、最易养成出手软弱,为害至烈。
(二十七)对劈时,当思此是性命所关,此是为民族生存而战斗,安能让情,安能懈怠?猛狠打击,自然夺人之气,步步进逼,则节节制胜矣。古拳家所谓:“当堂不让父,当场不让师”,认器不认人,亦此意也。
(二十八)虚实变化皆由实劈中体验出来,实劈经验愈多,则乘势借力之机会愈多。基本法练劲力,练准确,而虚实变化,非实劈不能精妙也。至于花法套路,古今名将莫不力斥其无裨实用。而江湖游食之徒,仍多以花套惑众,而所谓提倡武术者其识见与江湖游食之徒相去不远,真伪不辨,于今为烈,此为将来民族自卫战争中之一隐忧也。
(二十九)进退步要灵活,轻快、能远尽管远,能快尽管快,进为人所不及退,退为人所不及进。跳绳与蹋踺子为练习身步活快之辅助功。
(三十)手到脚不到,自去寻烦恼,隙开脚手到,方算得神妙。
(三十一)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全恁于实劈中获得目测其真假虚实,能一眼看透。若待他不动时我再动,反被所乘矣。
(三十二)先发制人与后发先至,犹之刚与柔,交互为用,应相济而不偏执。
(三十三)凡劈开对方枪剑,俱宜打在他手前,此乃“开寸离尺”之巧,亦即拳家取其根节之意也。因手前打开一寸,对手之枪尖或剑尖即荡开一尺也,至于一发即剪腕(劈剑)、劈腕(刺枪),技术上又进一层矣。
(三十四)中平枪称枪中王者,以其快捷又难破也,剑术亦然,不但“直进当胸不可阻,”即左右劈胁亦不易躲破,因取其中节故也。
(三十五)知圆而不知圆转中自有螺旋形起作用,仍为不知圆之妙用。“力在惊弹走螺旋”,值得劈刺家,太极拳家深思之。
(三十六)边实劈,边学哲学,全而不偏,广而能深,演之思之,技术自可高人一筹。(易经)与(孙子兵法)二书,原为古拳家必学之书,否则何能“技进乎道?”(“道者,规律也,进乎道”言能掌握规律也。)
(三十七)练习剑须重于应用剑(枪亦然)。且练习剑之靶,其硬性及大小,须与应用剑一致,则应用时不致不合手。若平时用软性之剑靶,对敌用硬性之剑靶,则掌皮不堪摩擦,岂能久战?
(三十八)应用剑靶,最宜用椭圆形。则剑刃可以手测,不致于舞动时有剑靶移动,剑刃失准之病。若黑夜仓卒持刀,不及审视刀刃,亦有赖于手测。
(三十九)凡劈中对方,防其还击伤我,我刀须粘贴彼刀而进退,沾连粘随,不即不离之意,平时须体会运用。
(四十)寸退尺进,始得及人。演习时须研究“见肉分枪”,“销躲只寸”,进得深,赶得快之法,一动即能伤人,须于此中求消息。
(四十一)圈外枪易于取胜,也易于致败,当重致力于圈外枪。学者应每日演习圈外吃枪还枪,当练至百不失一地步。因圈外扎来,即令格开不及我身,亦易于伤我左手臂。实验之结果,觉吴修龄(手臂录)所云:“见肉分枪”只可用于圈内枪,圈外枪因易于伤及左臂,还宜一面退步,一面拦开来枪,则可免伤及左臂之病。
(四十二)练习基本功抖杆子,至抖出三十下尚觉有余力者,其故有二:一为抖劲不合法,未吃上劲;二为其杆重量已嫌太轻。如果问题在抖劲不合法,当研究如何使之抖的合法,吃上紧。如果问题在杆子已嫌太轻,宜另选重杆抖之。务使功力与日俱增,两人演习对劈杆子时亦然。
(四十三)实劈前勿忘基本练法及基本对劈,不下此种苦功,何能高人一筹,古今名手巨子,孰不有苦功能,死功夫,私下功夫。语云:“艺不亏人”,武艺为战场杀敌本领,我不能杀伤人,人得而杀伤我,学者切勿专弄小巧,切勿贪懒怕苦切勿自作聪明,金针已渡,在学者功力如何耳。
(四十四)枪里藏人者,长一寸强一寸也;人里藏枪者,长枪短用也。长枪而能短用以制人,法之至善,艺之至上,不伤敌而能服敌之心。技至此,始可称无敌。
(四十五)我主张窥手测变,王五公固已先我言之。若有目光威严,射人如电,尽可注视敌目,先以眼神慑服之。
(四十六)劈刺与徒手格斗,花假不得,实用之法不多,贵在少而精,精而能熟。避实而击虚,逢实而摧破,遇虚而紧发,发招如闪电,着物如震雷,肉搏之能事尽矣!此道一言贯之,仅“开合虚实”四字耳。然而此亦终身不尽之艺,穷年累月,不离实践,耐大劳,出大汗,始有一举手,一投足,而敌已自制之真实功夫。空谈玄妙,吹嘘师承门派以惑人者,卑之陋之可也。以花假为武技者,于活动手足,增进健康尚有作用,然而离武术远矣!

[ Last edited by 逍遥墟主人 on 2007-1-9 at 15:06 ]


我要转帖十万张,金之本色在于光明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