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83|回复: 3

太极朝圣 东方早报

[复制链接]

2092

主题

2928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66
QQ
发表于 2012-3-2 14: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很多太极拳海外爱好者而言,或许不知道河南和温县,但一定知道太极拳的发祥地——陈家沟。太极之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前往陈家沟朝圣、圆梦。

  到了陈家沟,才知道太极拳名扬四海一点不假,这里的弟子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更不乏日韩欧美人士。站桩起势之间身体内部似乎发生着变化,然而即便是练拳多年的洋学生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在陈家沟,经常能见到练习太极的学生。

  本版图片 身体周刊记者 王辰

位于陈家沟的太极博物馆。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壁画讲述陈氏先祖移居陈家沟(原名常阳村)的故事。

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学员们练习太极剑。本版图片 身体周刊记者 王辰

不少外籍学员前来陈家沟学习太极拳。

  身体周刊记者 罗燕倩 

  

  

  34岁的美国人基思(Keith Vohey)第一次来到中国,他没有去北上广那些大城市,而是直奔陈家沟而来。

  对于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海外拥趸而言,中国河南是个陌生的名字,温县更是在地图上难觅踪迹,但坐落于此的小村陈家沟却是名闻遐迩的太极拳发祥地。

  太极之拳,练起来有形,用起来无形。看起来刀光剑影,说起来一知半解。应了老子那句:道可道,非常道。 

  于是,寻源问道,王侯将相渔樵耕读,到陈家沟探寻太极之精髓者无数。 

  

  陈家沟的洋徒弟 

  佛经说,一花一世界。花开花落,都是世界的变迁。面朝黄土背朝天,村外浮云皆不见。陈家沟是一个很小的世界,但又是一个“很大”的村,这里是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家园。 

  太极拳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前往陈家沟朝圣、圆梦。 

  到了陈家沟,才知道太极拳名扬四海一点不假,这里的弟子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还有韩国人、日本人,更不乏欧美“老外”,他们像模像样地跟着“师父”学习…… 

  看到训练场上那些蓝眼睛高鼻梁,我有些惊诧,以往欧美注重的是“搏击”,对太极拳的认识远不如日韩那样深入,他们大多不相信这种“慢镜头”拳术在搏击中的作用。而今,他们却不远万里来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 

  美国小伙基思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的训练场里显得格外扎眼:近一米九的身高、纤瘦的体形,他从不穿太极练功服,而是身着宽松的运动服,为了抵御陈家沟的寒冬,一顶黑色的毛线帽子遮住了他的满头金发。 

  一次又一次从底特律机场起飞,而这一次基思飞得最远。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没有去大城市,而是到了河南温县的小村庄。去年5月开始,基思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住了下来,他认为只有到中国来才能学到太极拳的精髓。 

  基思是一名律师,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让他落下了腰背疼痛的毛病。“底特律有不少太极拳组织,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他说,“前几次课上完之后全身肌肉都疼,但坚持练了之后,腰背疼的毛病竟然痊愈了。”越说越像“做广告”,基思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相信,太极拳的“气”能够消除压力,让心情变得更平静。 

  虽然完全可以在美国自学练习,但基思还是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一定要到太极的发源地去学一学。”出发前,基思这样对自己说。 

  “自己练如果动作不标准是很难察觉得到的,来陈家沟主要就是请师父校正动作。”沉默寡言的基思说起太极来满是激情,“太极拳看起来很绵软,但威力非常大,不可思议,与深不可测的中国文化很相似,我也想通过练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极文化,基思还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来读,但因为文化不同,有些概念还是无法完全理解清楚,他也只有自己慢慢体会。

  在陈家沟学习了8个月后,对于陈氏太极拳基思有了自己的看法:太极拳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运动版本,融合了导引、吐纳、擒拿、武术、养生、中医等,是一部活生生的传统哲学,比如,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是站稳脚跟,要我们做人脚踏实地;引而不发,手不过头,恰到好处,代表了中庸;一动全身动,一触即发,则代表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恬静自然,后发制人,则代表了谦逊……

  语言是基思来中国生活学习的一个障碍。但他在陈家沟却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他叫Keith,不是kiss哦!”大家总喜欢拿他的名字打趣,对此基思总是含蓄一笑。除了练功,他还会学着村民们蹲在门槛上晒太阳,和他们一起比画着聊天,短短几个月,基思已经学会了不少中文词汇,如今他和别人打招呼或是说话时不时会迸出几个中文,细听之下还带着河南口音,引来大家哈哈一笑。 

  天冷了,西方的圣诞节到了,在陈家沟习练太极拳的“洋徒弟”们陆陆续续离开了,但基思却没有回家的打算,按照计划,他将在这里学习到2012年3月。“这里的人对我很好,我不觉得孤单,第一次来中国,还能看看如何过中国年的,很有意思。” 

  在陈家沟,基思勤奋地学拳,努力地生活,将这里的一点一滴融入脑中。对他而言,来一次中国不容易,或许今后他不会再回来,而他能带走的是一身的拳法和心中的回忆。 

  陈家沟练习太极拳者众多,但穿着拖鞋、戴着耳钉、偶尔吸旱烟的却极为少见,44岁的澳大利亚人安迪(Andy)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 

  和基思不同,安迪已经是陈家沟的常客了,2003年,安迪拜师于陈氏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自强,因此有了一个中文名“陈少象”,此后他每年或者每两年来一次,一呆就是四五个月。 

  数年前遭遇一场车祸后,安迪便做出了决定:到中国练习太极拳。这在澳大利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在公园里打太极,别人会投来好奇的眼光问你干什么。”车祸摔坏了腿,安迪认识到,学习太极更适合他当时的状况。 

  未曾想,一次美丽的相遇铸就了一生的情结。本来只是打算来太极拳发源地学上一招半式,可自己身体的变化告诉他——必须留下。“太极拳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长此以往的坚持,所以我觉得太极值得我用一生来追求,每次回到陈家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安迪不经意地用了“回到”这个词,显然他已将自己视为陈家沟的一分子。 

  冬日的陈家沟格外寒冷,甚至连暖气都没有通到这个小村庄,安迪却不以为然,他时常头戴一顶深色小毡帽,脚穿一双深色凉拖鞋,嘴里叼着本地产的一种烟,蓝色的外套敞开着,与穿着厚厚棉袄、冻得瑟瑟发抖的村民形成鲜明对比。“练习太极拳不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吗?”安迪认为,学习太极拳,就是为了让自己心情愉快,强身健体。 

  无论冬夏,安迪都穿着他那双走起路来啪啪作响的凉拖到处溜达,即使是练功他也如此洒脱。除了学校,安迪还时常会到村内的陈氏祖祠习练太极拳,那里供奉着历代习练太极拳的高手,以感受那里的太极文化。 

  坐落于山河之间、沃野之上的陈家沟之所以以“沟”名,是由于村中多沟,据说大大小小有十几条沟纵横交织,其中有三条天然大沟贯穿南北。从居住生活讲,村中多沟本是劣势,可陈家沟人似乎不这么看,他们说,“三条沟是三条轿杆儿,整座陈家沟就是一顶被永远抬起的轿子,是天生的福地、贵地。” 

  化不利为有利,阴与阳相互转换的理论在陈家沟无处不在。 

  三条沟依次被称作东沟、中沟、西沟。如今中沟、西沟铺成了柏油马路,唯有东沟还土头土脸地藏在村子里,不留意找寻,外人很难发现。 

  东沟长逾千米,宽约三十米,深十来米,两岸及沟中阴森多树,底部一边是砖砌小径,一面是浅浅小溪,中有水塘若明镜,拱桥似弯月,沟之南端深处有一大一小青砖裹边、净土填面的圆坛分列两旁,为陈家沟人练拳的拳坛。清晨,走近了看,发现拳坛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安迪正在此习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 

  虽然习练太极已有些年头,但安迪始终觉得太极难以言传,很多变化是深处的,人感觉到的是身体内部正在进行的变化。不过,“这些东西不容易发觉”。 

  吸引安迪一来再来陈家沟的,除了太极,还有此处浓浓的人情。他喜欢吃村民们制作的大盘鸡、扯面、炒饼,还有1元钱两个的烧饼。在这里,安迪还学着老乡的样子尝试着吸旱烟袋,那是用一截手掌长的竹竿制作成的,一般会有两三个村民轮换着吸。习惯了这里一切的安迪并不介意,即使被呛得大声咳嗽,他仍然喜欢猛吸一口,说,“太有劲了。”

  

  天南地北,老少咸集

  太极拳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而是适合各个年龄层的运动,这在陈家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陈家沟各大太极拳学校里有十来岁的孩子,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也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 

  来自新加坡的兄弟俩洪中立和洪中安在陈家沟学了两个月的拳。16岁的洪中安比弟弟洪中立大两岁,瘦小的个子淹没在队伍里并不起眼,但无论是晨曦还是傍晚,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门前的空地上总能看到兄弟俩执著的身影。 

  “其实来陈家沟就是想学到最正宗的陈氏太极拳。”洪中安喜欢太极拳的理由显得很童真——因为它有趣,在他原有的认识里,快和硬的东西是好的,可在太极拳中软和慢才是值得推崇的,“这让我着迷。” 

  学校放假两个月,在父亲的建议下,兄弟俩只身来到陈家沟学拳。飞机落地之前,两人心中都有些忐忑,90后的生活离不开电脑,在陈家沟这么一个小乡村,该如何度过两个月的学拳生活? 

  太极拳运动原理

  心静身正,以意运动;

  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轻灵圆转,中气贯足;

  缠绕运动,舒畅经络;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着着贯串,势势相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先慢后快,快而复慢;

  窜奔跳跃,忽上忽下;

  刚柔俱混,一片神行;

  培养本元,勤学苦练。

  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

  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

  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

  倚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摧急缓,

  云龙风虎象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觅,

  久而久之出天然。

  

  (太极讲的是阴阳平衡,太极圈意为营造自身周边范围内的平衡,引申到一切事物都需要有一个既不脱离又能融合还能守住自身的办法,那就是太极的道理,矛盾对立又相互依存且在不断地顺势转化而达到新的平衡。)


多年来南来北往的人涌向陈家沟,来时他们或愁眉不展,走时却神清气爽。太极师傅说,练太极最重要的就是“功”,也就是身体里运行的那股“气”。练功时要用“意念”,全神贯注,意念集中。也因此,练拳之时,宠辱皆忘,练闭收束,通体舒畅。

  “来到陈家沟仔细听了教练对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后,他们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的忧虑才一点点消除了。”洪中立回忆,刚开始学拳的时候,教练演练了太极拳套路,虽然看起来比较慢,却非常有神韵,精气神贯注在每一招每一式中,看起来很舒服,“打得虎虎生威,给人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他的演示,使我对太极拳有了好感。” 

  和他们一同学习的有四五个人,天南地北,老少咸集。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陈炳说,很多人认为太极拳只是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年轻人不适合练习太极拳,“这是误解”。

  新中国成立前,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威风的国术,所向披靡,只是在1949年后,国家专为中老年人编制了简化太极拳并进行大规模推广,练的多是老年人,由此人们产生了这个认识。实际上,练到一定阶段,太极拳的防身作用自然会出现。 

  对于为自己赢得荣誉与成就感的太极拳,作为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的陈炳希望看到它能够更好地传承。“16岁到22岁是人生最好的训练阶段,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拳,粗者得粗,细者得细,文者得精。粗心的人就只能学大概,精细的人则能学到很细致的东西,有文化的人由于长期揣摩和参悟,可以学到其精髓。而年轻人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太极文化,传承太极精华。” 

  虽然没有太多人生历练,但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洪中安兄弟俩还是品出了太极拳的滋味。即使是寒冬腊月,他们只需练上一会儿全身气血便通畅起来,打一遍套路后,汗珠还会一个劲往外冒。“那种酣畅淋漓是很难想象的,没想到看似平静的拳却能带来如此波涛汹涌的感觉。” 

  在陈家沟两个月的学拳生活转瞬即逝,初来乍到时对住宿环境种种挑剔,到了临走时洪中立和洪中安却三步一回首地看着校舍,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坐入出租车的那一刻,洪中安说,“明年我们还来。”似是自言自语,似是对陈家沟的承诺。

  

  修身养性之道 

  学校就像一列火车,每天都有人上上下下。今天有人拎着大包小包与学校告别,明天却又有新的学员前来报到,但火车依旧沿着不变的轨迹前行。 

  从小在陈家沟长大的陈相林如今已是一名太极拳教练,多年来看着南来北往的人涌向陈家沟,来时他们或是愁眉不展,或是心中郁郁,可走时大家的脸上无不透出由衷的笑容,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留在了陈家沟。“太极拳的魅力就在于此,通过练拳磨炼了人的心志,心放宽了,一切烦恼也就迎刃而解。” 

  根据陈项林的观察,这几年,到陈家沟来学拳的更多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或许外面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不少白领以及企业家虽然事业有成,可身体却被击垮了。”怀揣着各自的心事和目的,他们到陈家沟寻求治疗良方。 

  42岁的马存庄是安徽一家园林绿化公司的总经理,他和陈家沟的结缘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送儿子到少林寺学武术后,马存庄在GPS上发现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离得不远,于是就来了。“20多年前我练过外家拳少林拳,可现在这把年龄已不适合再练,所以想着能否练练太极拳。”马存庄坦言,身为企业法人的生活浮躁无比,看到陈家沟的第一眼就被这里的简单、纯粹所吸引。 

  来到陈家沟后,马存庄的步子再也没有迈出去过。这里的人都热情地称他为“老马”,虽然只练了短短18天,老马的身体已有了明显的变化。“我身高1米65,体重却要84公斤,经过这些天的练习,已经瘦了5公斤。”老马捏着自己隆起的啤酒肚说,“以前我的肚子非常硬,从练拳第七天开始,我就明显觉得肚子咕噜噜响,一股股气体从体内逐渐排除。”如今老马的肚子已松软很多,他说自己的腰身小了一圈。 

  老马通过练拳还舒缓了肩颈腰酸痛。原来脖子抬起来都吃力,只好低头走路,练了几星期,现在背挺直了,人也陡然高了几分。 

  练拳、看拳,宿舍、食堂,每天22点入睡,次日8点起床,陈家沟的生活简单得无法再简单。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闹市的霓虹,简单而规律的生活让老马那颗浮躁的心不自觉地悄然安定了下来。 

  谈起自己以往的生活,老马摇着头,眼中满是无奈,自言自语地说出“糟糕”二字。身为总经理,公司里总有操不完的心,下班之后几乎每晚都要宴请客户,每天睡觉基本要到凌晨一两点,超负荷的运转让他患上了失眠,经常睡下去三四个小时就醒了。“人总是特别容易累,心更是浮躁不堪,心里总觉得很烦躁。” 

  站桩、呼吸、起势……看老马如今气定神闲地用十几分钟打一套拳,练拳之时,宠辱皆忘,练闭收束,通体舒畅。既能健身,亦能放松。淡定的神态与原先判若两人。

  仅仅一个陈氏太极的无极桩就让老马受益匪浅。刚来时,才站2分钟便会双腿颤抖,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现在一天老马起码站上30分钟的桩。“站桩不但让我了解气沉丹田,学会吐纳,更让我懂得了静心。” 

  太极里有句行话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太极最重要的就是“功”,“功”即我们身体里运行的那股“气”。有人把“一个大西瓜,一切分两半,一半给你,一半给我”演绎成太极动作,其实是虚有架子,因为他们并没用“气”。 

  练功要用“意念”,练太极时需全神贯注,意念集中。老马抬腿站了个无极桩滔滔不绝起来:“站桩时,底盘要稳,就要运气下沉,首先深呼吸,然后集中精力,感觉慢慢把这股气往下压,压到脚部,五趾抓地,感觉脚趾要勾进去,整个人好像置身万丈深渊,这样踢腿时才能不慌。”

  老马深知,以往自己做事容易走神,更别提定下心来坐上两三个小时,但在陈家沟的这些日子,他不但学会了专心练太极,更能静下心来面对企业经营中的种种。虽然每天练拳很辛苦,可老马的失眠症却不知不觉消失了,就连说话都洪亮了几分。 

  慢悠悠的太极拳何以有健身之效?老马的教练陈铁柱解释说,太极拳不但是身体动作,意识也参与其中,即用意不用劲,以意引劲,肌肉与神经都得到了很好锻炼。动中求静,静在动中,动静结合,一切烦恼杂思都在运动中忘却——静与动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同时,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达,对于大脑神经、五脏六腑、肌肉柔韧度都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整个身体机能提高,达到健身目的。 

  太极尽管是一项柔和、缓慢、轻灵的健身方式,但也有不少人练完后膝盖疼痛,甚至满脸通红,那便是不得要领。陈铁柱坦言,在学习具体招数时,不要一心求快,应该先练好基本功,然后再练陈氏老架一路。同理,先练好基本的徒手太极拳,而后再演变到太极剑、太极刀等。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一开始练的时候要轻一点,缓一点,时间短一些,腿不要蹲得太深,要量力而行。 

  陈氏太极拳舒展优美,身法中正,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犹如湖水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让老马受益匪浅。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老马许下心愿,他要将这份健康分享给更多人,“我准备一直练到4月份,到时候我再请个教练回去,专门为公司的员工培训两个月太极拳。”

  

  太极之梦 

  湖北的拳友走了,广东的拳友又来了,来来往往之间,构成了陈家沟各大太极拳学校的一道风景。 

  和很多参加短期培训的学员不同,15岁的薛博智已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学习了一年有余。作为少儿班的一员,他在这里文武双修。 

  薛博智是河南武郅人,14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在这里他将完成自己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以后还有可能走上武术之路。“每天上午我们学习各种文化课,下午和晚上则上武术课。武术课上我们做力量训练,也会学习太极套路,更要进行耐力训练。”衣袂飘飘身形健爽,长期的训练让薛博智看起来格外阳光。 

  很难想象,2年前的他却是个“病秧子”。“我小时候,一身的病,有胃炎、神经功能症,还有一些病都说不出名字,乏力、没食欲,走路时间长点都不行。”薛博智由衷地感慨,尝试练太极一年多后,不仅病全没了,还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课了,“现在我坚持锻炼,连感冒都很少得。” 

  太极拳之于薛博智是健康,更是梦想。“现在才刚开始,将来我也想成为一名太极拳师。”年幼的薛博智在心中许下这个愿望,为此他比旁人更刻苦地训练,晚上同学们嬉戏玩闹时,他一个人还在操场上跑步,休息日同学们去电脑房上网时,他独自在东沟练拳。 

  夜深了,望着陈家沟的东沟上空那轮安静的明月,不知道它曾见证了多少传奇,或许,它希望薛博智自己去寻证……

  武林江湖今犹在

  陈家沟的美,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切感受到。 

  陈家沟的学校里不仅有琅琅的书声,更有练拳的身影。体育课,主要内容就是教授太极拳。孩子们放学回家,常被父辈叫到一旁,“走趟架我看看。”练好了,兴许会领几声夸奖;练不好,随时指拨,免不了挨几句数落;家长有脾气躁的,几次纠正不过来,一急,巴掌响到了孩子的屁股上。 

  饭场上,说起拳,满口溅星,一时兴起,放下碗,“刷刷”就是几个动作。在田里干活儿,讨论拳法有了争论,“来,练练手。”工具一扔,就在庄稼地头,你来我往演试起来……

  初来陈家沟,总觉得看不到人练武,当地的小伙告诉我,每晚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时候,周围的几十个村庄都睡了,而陈家沟却醒着。陈家沟人喜欢在此时练拳。

  树林中,沟坡间,院落里,到处都是练拳的身影。拳道深厚的人,一听拳风,便知道练的是二路还是一路,大架还是小架,甚至知道练者达到了几层功夫。 

  而黄河滩上但见人影憧憧,面对面,手搭手,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有人跌倒了,有人往起爬,这是在练推手。双人推手是检验拳势正确与否的有效途径。不少人直练到夜露降临方回。陈家沟人说:“练拳,还是夜里长功夫。” 

  陈氏第二十一世是陈氏太极的明天。二十世传人陈炳之子陈绍桐如今还年幼,整天在练功大厅里、院子中、功德碑上跑来跑去,爬上爬下。他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清秀好动,但作为太极传人,传承荣耀的同时也担负着责任和压力。从小陈绍桐便开始习练太极拳,往常平易近人的父亲陈炳,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了异常严厉的一面。 

  当年威镇北京的陈发科是陈绍桐的高祖父,列祖列宗的祠堂、墓园就在身边,武艺纯正的祖父、父亲将武艺代代相传。陈绍桐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因为他的根在这小小的村庄里。

  《陈氏太极拳权谱》

  中气贯足,精神百倍,

  十年用功,十年养气。

  临阵交战,切忌先进,

  如不得已,浅尝带引。

  静以待动,坚我壁垒。

  堂堂之阵,整整之旗。

  有备无患,让彼偷营,

  一引一进,奇正相生。

  佯输诈败,反败为攻,

  一引即进,转进如风。

  进至七分,疾速停顿,

  兵行诡计,严防后侵。

  前后左右,俱要当心。

  进步莫迟,不直不遂。

  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忽上忽下,或顺或逆。

  日光普照,不落边际。

  我进击人,令其不防,

  彼若能防,必非妙方。

  大将临敌,无处不慎,

  任他围绕,一齐并进。

  斩将夺旗,霸王之真。

  太极之理,一言难尽。

  阴阳变化,存乎其人。

  稍涉虚伪,妙理难寻。

  

  《陈氏太极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空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太极拳缠丝法诗(四首)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

  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

  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一阵清来一阵迷,连环阖辟赖撕提。

  理经三昧方才亮,灵境一片是玻璃。

  

  理境原无尽,端由结蚁诚,

  三年不窥园。一志并神凝,

  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

  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

  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

  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

  有时引入胜,工欲罢不能,

  时习加黾勉。日上自蒸蒸,

  一旦无障碍,恍然悟大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3-03 20:32:11编辑过]
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陈家沟太极拳协会,陈家沟太极网,0391-6419999,电子邮箱chenjiagou@12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530

帖子

427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6
发表于 2012-3-3 00: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文章,对陈家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情。写的好!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2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0
发表于 2012-3-21 13: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愤怒是有等级的?   愤怒当然是有等级的。比如消费者的愤怒就有明显的等级。在五星级宾馆里消费的人,其愤怒起来,肯定比在小摊上的愤怒更容易受到重视。   愤怒有等级,这是先秦时代就提出的命题。《战国策·魏策四》说,秦王与唐且斗嘴,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呢?不过以头撞地而已。”   前两天,武汉野生动物园又传来董事长“砸大奔”的消息。这就是高级的愤怒。挥锤砸别人的汽车,肯定是因为愤怒;挥锤砸自己的汽车不是神经错乱,就是愤怒到了极点,合二为一就是“极度高级的愤怒”。因此就理当受到极度的关注。   曾有某老板开平民百姓玩笑:送你一辆“大奔”敢要不?前提是必须自己天天开。被开玩笑的倒明智:免了吧。养路费、汽油费、保险费、停车费……这费那费,咱伺候不起。   连送的大奔都不敢要,自然更不可能有资格砸。所以有人砸大奔,对平头百姓来讲绝对是件刺激。所以,武汉野生动物园在3月8日(即其砸损第二辆奔驰车的日期),就有足够的理由将门票价格由35元一举提高到65元(见相关报道)。    想看砸大奔吗?就去武汉野生动物园吧,65元的门票钱当然是要掏的。不过,看一场砸大奔的愤怒演出有什么伟大意义呢?   把网上的贴子大致做个分类,可以看出至少有以下意义:一是为平头百姓增添许多谈资;二是广大群众经历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不买外国车,买国产车;三是可以充分领教什么是“消费者维权”教育的大手笔;四是可以体验什么叫“酷毙了”。   那消息还说,这次被砸的奔驰车主是原武汉野生动物园董事长王某的朋友,一位不知名的北京老板。他为了声援朋友将自己的坐骑也运到武汉。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武汉野生动物园某女士宣称,有位广州奔驰车车主(车型:奔驰S600)和他们联系,表示也想砸掉自己的奔驰,以捍卫广大消费者权益云云。   看来想通过砸奔驰来捍卫全中国消费者的利益的富豪还真不少。可是武汉以外的“广大消费者”要专程去欣赏砸大奔,接受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成本是不是太高了(住宿费车马费可不是笔小支出)。所以我建议,今后要是有人还想用这种办法“捍卫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奔主”,最好按就近原则砸车,比如在北京、在广州、在上海的,就在当地找个最热闹的场所开砸。如果考虑到要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这种砸车教育,一定要在开放的广场中进行,让大众免费观看岂不更好。如此一来,那外国的奔驰厂就肯定坐不住了。   有人或许担心当全国人民都接受了这种“维权洗礼”后,砸车运动是否会蔓延开来?放心吧,这是不可能的,老板可以砸奔驰,工薪阶层绝不会砸捷达、砸夏利或砸富康。虽然无论什么车,只要买得起,想找个砸它的理由也并不难。工薪阶层有车也不会砸,这倒不是因为从来不会遇到权益受损害的问题,而是就算他们表演开砸,比如砸一台“面的”的,哪会有人看?媒体怎么可能因此就百分百地“仗剑而起”为你鼓与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什么叫愤怒的等级? 愤怒的等级就是人的财力或权力的等级越高,他吃喝拉撒睡关注的人就越多,媒体越起劲。它就越是能代表“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不信瞧瞧最近相关的新闻标题: 《“23人奔驰问题车主联谊会”中的12位进京维权》 《汽车专家呼吁:保护汽车消费者利益要尽快立法》 《〈北京晚报〉召开“3.15”汽车质量与消费研讨会》。 你要是不信愤怒是有等级的,就找个风平浪静的时间,砸辆“面的”试试,看看是否也能掀起这么大的“维权浪”? 原载上海《理财周刊》 04612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82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117
发表于 2012-4-22 12: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谢谢你们对中国太极文化的关注和支持。
来者吾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