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家沟回来一个月习拳情况汇报
自四月十三日从陈家沟学拳回来,到今天已整整一个月了。如果说在陈家沟一个月的学习,算是师傅“领进门”,那么通过这一个月的习拳,才算是自己踏出了太极路上的第一步。这一步虽然是螂螂跄跄的一步,但它毕竟是自已走出来的。更需要老师们的指导。因此,我把这一个月的习拳情况写出来,其目的是让各位老师继续对我进行一些帮助和指导。 这一个月来,我基本是坚持每天早上和下午各练两个小时。主要内容还是放松功、站桩功和老架一路。其方法步骤:第一步基本功训练时间放的稍长一点。因为我的基本功不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活动放松的时间放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其中,放松功20分钟、站桩功(含活步站桩、缠丝功)各15分钟时间,前后活动10分钟。第二步是慢打老架一路包括中间调整拳架用了约40分钟。加之最后再活动放松一下,前后时间加起来约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 这一个月来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在练拳中始终牢记老师讲的拳架要点,使大的“轮廓”基本上符合老师讲的要求。在陈家沟学习时,陈老师讲了很多的拳架方面的要点。这些要点是构成拳架方位的主要支点。但由于时间和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限,当时真正理解和能做到的不到十分之一,即便使自己感觉到位的,也是只是手脚到位或部分到位,因此离开陈家沟时,身上还是有不少别扭之处。老师讲的那么多要点,因为我年纪大了,有好多是前面听、后面忘。但好就好在,我当时把老师讲的主要要点都用本子记了下来,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在这方面,我当时还真有点死记硬背。对老师讲的拳架要点,说句不该说的话,我就是按照文革时期林彪说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加深解”的办法落实的。因为老师讲的都是书上没有的东西,非常宝贵。记得一次下雨在老师屋里学习一至五式时,老师讲的很多,我害怕忘了,我就把本子放在老师的桌子上,不时地往小本子记两下。一次好像陈老师也觉得有点好奇,朝我的本子上看了看。我估计他看不懂,因为我记的很乱,里面夹杂很多不规则“速记符号”,如果不整理,就是我自己时间长了也看不懂。反正我是对当时理解的而且能够做到的,就记些实质性的感悟;对不理解的,就原汁原味记下老师的原话或打个什么符号。没有想到,回来后记的这些东西真的派上了“用场”。回来时间不长,由于没有老师的现场指导和纠正,有些动作和要点确实给忘了不少。个别地方甚至又回到原来错误的老路上去了。如:两个高探马接右擦脚和十字手的动作等。 在陈家沟学习时,我曾记得陈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太极拳既有要点也没要点,讲要点,只不过是说出几个主要的地方让大家记住,真正学会了,知道了处处都是要点,也就没有要点了”。老师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像我们这样没有学会的人,看来还非得来点“死记硬背”不行!于是,我每天坚持看一遍当时记的笔记。有时,出去练拳时,还把当时记的两个小本子带在身上,随忘随看。确实这两个小本子帮了我的大忙!使我重新回忆起,当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陈老师是怎么说的?怎么纠正的?立刻找回了原来的感觉。通过这一个月的训练,本子上记的要点,脑子里基本上都有个数了。能够做到的也由10%上升到30%左右,而且做对时,也知道对在那里;做错的,也知道错在那里,应该怎样做才对?不会像以前那样再去“晕练”了。由此,我想到大师名家们说的一句话,说,“这一阶段是外形引内气的阶段”。那么,什么是外形?外形肯定就是拳架!拳架又是什么?拳架就是由这些正确要点组成(连贯)起来的!正像陈老师说的,对于我们这些刚“入门”的人来说,记住拳架要点是相当重要的。等着能够自觉做到了,知道了到了处处都是要点,又不是要点的时候,才能另当别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4 20:53: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