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敬”、“静”、“净”、“境”
最近,看到有拳友写了关于太极拳“敬”、“静”,以及“净”的文章。联想到此前陈炳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敬”、“静”、“净”和“境”四个字。根据记忆和理解,结合个人练拳体会,将陈炳老师讲的四个字——“敬”、“静”、“净”、“境”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太极拳的“敬”
练太极拳,首先要敬拳,敬拳是练好太极拳的大前提。 我们拜师的《入门证书》中,《学拳须知》的第一条即是: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可见,这个“敬”字是练好太极拳的前提。归结起来,敬字可以包括:敬先祖创拳造福后人的慈悲;敬太极拳先辈传承技艺泽被后世的功德;敬师长教授拳术的辛劳和恩德;以及敬拳友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同道之谊,等等。 因而,练习太极拳首要在于敬。
太极拳的“静”和“净”
练太极拳,其次要做到静和净,这两个字分别对应于太极拳对于身法和心意的要求。这也是太极拳三调的内容——调身、调息、调心。 先说说“静”,太极拳讲究寓动于静,静中触动动尤静,等等。要求身法上能够静得下来,要静若处子、静如山岳;呼吸上,要平心静气,缓慢悠长、不疾不徐。 再来说一说“净”,净主要指心情平静,静心涤虑,孟子的所谓“求其放心而”,就是要把心收回来,摄心守意,更好的调控自己的身体;在调息方面,另有“腹内松净气腾然”的要求,讲的是内呼吸,要求解除心意对内气的禁锢,促使其增长积聚,进一步开启气机,循经通络。
当然,太极拳的静和净,离不开一个“松”字,要松静(净)结合,由松入静(净)。因而,静和净两个字,是太极拳在身心两个方面的要求。
太极拳的“境”
练太极拳,要能够进入太极拳的拳境。 拳境是对练拳的状态的描述,是在敬的大前提之下,进一步满足身静、心净的要求后,达到的练拳入境的结果。 老师在指导我们练拳时,时常要求我们“心中有拳,拳中有意”,一动一静、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符合太极拳的基本规律要求。 练拳时,要在“敬”、“静”、“净”的基础上,身心相合,意气相合,气劲相合,鼓荡周遍,贯穿始终。
另外,拳中自有天籁音。时常有拳友问到要找什么音乐来配合太极拳,我们练习太极拳,要摆脱对音乐的依赖,要寻找和体会自身练习太极拳的感觉和节奏,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无不合于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陈鑫前辈在《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无极象图”中提到: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椿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宛如大混沌无极景象。在“太极象图”中提到: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一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初上场时先洗心涤滤,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归结起来,这其中的端然恭立,专注于敬,是“敬”的体现;身椿端正,平心静气以待其动,是“静”的要求;无所著无所思,一志凝神,洗心涤虑去其妄念,是“净”的要求;穆穆惶惶宛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消息盈虚特未之形,便是在告诉我们要进入太极拳的练拳之“境”。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敬”、“静”、“净”、“境”,是太极拳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太极拳爱好者深入学习太极拳,探索太极奥秘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