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15|回复: 2

陈发科弟子李鹤年 [作者:李霖]

[复制链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发表于 2009-5-23 20: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严父、恩师——李鹤年》
作者:李霖
《武魂》2004年第9期刊登

我们是兄妹五人,我排行老四,我父亲生于1909年,我出生于1948年,我父亲比大了39岁,自我记事起,我父亲就非常瘦,个头在1.70米,两眼深陷在瘦长的脸上。但炯炯有神,据他自己讲,他一辈子没超过一百斤,,别人看他也就是70-80斤。而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能把体重比他多近一倍的人玩得滴溜乱转。一个发劲,把对方就摔出一丈多远。他的手指也非常纤细,除了骨头便是皮和筋,一个擒拿,便把对方拿翻。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出现了多少个不解之迷。我从来没见过我父亲被别人摔倒或被拿过。 在我懂事时,父亲就教我捋胡子(六封四闭),转磨(单鞭中的勾手)等。拳学完了,经常领我到(西安)南门、新城广场去当众表演,我还一直往父亲身后面躲,父亲训斥我,我只好在人面前练,现在想起来父亲的良苦用心,必须要练胆量。 我从小个头低,体重轻,骨头细。父亲教我推手时,从来没有说过,因为别人个头大,你就可以不较量,而是照样还得推。擒、拿、跌、打、摔、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照不误。据我父亲说师爷陈发科也就是1.72米的个头,身体壮实,但比他更加壮实、高大的人多的是。如果没有实在工夫,陈发科师爷要想永立不败之地也是不可能的。我父亲对我练拳架每个动作要求都非常严格,不规范的动作要拿出来单练,我记得一个野马分鬃在烈日下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我父亲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的动作都不准确,怎么能谈得上技击的准确,更谈不上腰裆劲和气了。练拳时骨节要放松,但松决不是散。要磁实浑厚、劲要整,但决不是硬(78年我到陈发科儿子陈照奎老师那里,陈照奎老师看了我的拳架。证实我拳架确是1928年陈发科到北京的拳架。而且打出了师爷陈发科风格)。我父亲就我的一个微小的动作他都不会放过,我有时逞强,我父亲对我一用一个准。我父亲说:两人交手,不是你跌,就是我摔,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动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就好象手枪打靶一样,枪口稍一偏,子弹就上不了靶,我小时侯推手时,总是站在床边,背向床,或背向墙,背向门和我父亲、哥哥推手;因为这样做不至于摔的太厉害或受伤,那时候,娱乐的东西很少,晚上除了练拳,还是练拳,除了推手,还是推手,在和同学们打打闹闹中也吃不了亏,遇见了几回非礼事也没吃亏。我的兴趣就这样一直到现在。 我有时接待外宾,他们看我1.70米的个儿,体重不超过130斤,就上手与我较量,或擒拿,或摔跌,我也一用一个准。我父亲说:练拳无人似有人,接手有人似无人。确实这么回事。从外貌上、形体上、灵活性上、听劲和速度上他们怎么也看不出我56岁了。我才56岁,我父亲80岁时还发人、拿人呢。虽高龄、但听劲绝对的好。我的外籍学员中有美国的、韩国的、爱尔兰的......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他们不服不行。人常说:一套好拳架,能出来一代宗师。所以可千万不能小看拳架的准确性。同一个拳,外行看都差不多,内行看,可差别大着呢。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我母亲叫杨淑静,我舅叫杨益臣(陈发科入室弟子)。我父亲19岁时拜陈发科为师,经常到我舅家去,我母亲当时15岁,也跟着陈发科学拳。后我母亲18岁,我父亲22岁时,通过刘亮(陈发科入室弟子)当媒人而成家。我父母都那么喜爱陈式太极,我父亲不在家时,我母亲对我们兄妹练拳是不会放松的,这个在传奇小说里才能找到的题材,竟然就发生在我们家。 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为了防身到我这里学拳,也有出国留学生。为了在国外不受欺负,或为了学一技之长。因为太极拳在国外非常受欢迎。我们的教学宗旨很朴实:讲实用,不教花架子,学就是为了用。我父亲说:举手见高低,不要玩嘴上工夫。再一个是时间短,见效快,只要按我的方法要求练,内劲很快产生,推手方法及各招用法很快掌握,以达防身目的。 我遵循父亲教导:只求耕耘,不求收获,学好、练好,就会有收获。我会将我父亲的教导也传给我的学生们,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耕耘,得到丰硕成果! 以下照片拍摄时间在1990年以前,所以照片有些模糊、残旧,经扫描处理之后尽量保持了原貌。当时李鹤年老先生已经80岁左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5 8:50:45编辑过]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2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年少时在西安东城门跟过李霖先生练习陈氏太极拳,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他以前发表的这篇文章,特别欣喜,所以转贴一下.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19

帖子

494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945
发表于 2009-5-25 1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农真是不忘归情,几十年了。在网上看到帖子还是这么亲切。真是太极有缘啊!
万水千山总是情  天涯海角若比邻   松正无限 愚者多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